接下来聊,「品牌策划入门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基于以上三个洞察,我们如何做出一个新品牌来,其步骤是什么。先理解品牌是什么,品牌是甲方与消费者达成的共识,是向消费者进行提案,得到足够多的认同,与消费者达成共识,便是品牌。所以问题是,甲方如何获得更多的消费者认同,达成更广泛的共识?
第一步:圈层共识
以往推出一款新产品时,一开始就面向所有人,一开始就希望与所有人达成共识,这个策略在中国市场早期是可行的,空白市场多,媒介话语权集中,消费口碑无法联网。这几年出现的各种风口,虽然话语权没那么集中了,但依然开辟了一些空白市场,所以还是部分有效的,唯一变化是消费口碑联网了。在早期市场或者空白市场,时间窗口很重要,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很重要。
现状是,空白市场越来越少,大众品牌越来越难做,更多的新品牌是细分垂直品牌,成熟市场的迭代品牌,并不是空白市场的新品牌。在这种情况下抢占市场的工作并不急迫,先达成圈层共识,就显得很重要。
由于圈层固化,所以只达成圈层共识,不惊动大众舆论,是理论可行的。圈层共识分两部分,通过圈层卖货,积累圈层消费口碑。
为什么要达成圈层共识,原因有二,一是如果在核心圈层无法自然增长,无法做到90分的品牌,就需要及时调整或迭代,甚至中止运作。二是与消费路径有关,先在圈层内做好口碑,做到90分的品牌,再推向大众时,是一个90分的品牌推向大众。反之如果没有达成圈层共识,一上来就推向大众,那这个评分是不可控的,有可能是90后,也有可能是10分。
比如喜茶,它的第一家店在广东省江门市九中街,是中国的一个犄角旮旯,接下来是东莞,佛山,惠州,直到三年之后才进入省会城市广州。喜茶在进入大众视野前,在区域市场(圈层市场)沉淀了足够久的时间,用以收集反馈打磨产品,在试错中保持自然增长,最终进入大众视野时,成为网红品牌。试想如果喜茶的第一家店开在北京三里屯,还会是今天的喜茶吗?
再比如拼多多与快手,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前,在水面下累积了足够多的用户,以灰犀牛的姿态横空出世。再如很多电商爆款,在成为大众爆款之前,往往已经是某个小众圈层的爆款了。
所以在进入大众视野之前,先达成圈层共识是比较靠谱的。
第二步:大众定调
以前品牌最重要的是定位,现在定位很重要,定调更重要,很多品牌忽略了这一步,还有一些品牌的定调权,被大众媒体或KOL抢占,定成负面,以至造成非常沉重的代价。
聊两个例子解释定调是什么。一是快手,快手发展历史上最大的败笔在于,大众定调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快手在大众视野的亮相,是自媒体“X博士”的那篇《底层残酷物语:一个视频软件里的中国农村》,正是由于这一篇,把快手的调性确立为low的,残酷的,底层的。也正是因为快手被钉在了农村,也有了抖音的机会。
大家想一下,当年若没有X博士那篇,而是塑造了另一个短视频平台形象,「品牌策划入门」哪怕是中立的平台形象,还会有抖音的崛起吗?
在美剧《纸牌屋》第一季里,有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,弗兰克在推进教育法案时,引发教师大罢工,期间有人往弗兰克家中扔砖头。弗兰克在后花园与克莱尔和道格讨论如何定调这件事,克莱尔说了一个词叫“无组织劳工”,于是没有了让人尊敬的老师,只有无组织劳工,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,把罢工教师转变为无组织劳工,最终导致教师罢工失败,教育法案通过。一块砖头与一个定调词,为弗兰克在斗争中赢得胜利。
所以,新品牌建立的第二步是“大众定调”,当一个产品在核心圈层内获得了足够好的口碑,很漂亮的自然增长,已然是一个不错的小众品牌时,就需要考虑如何在大众舆论亮相了。这个定调的亮相,不一定是官方形式,可能是第三方公关的形式,但一定是要甲方亲自操盘。
什么时机合适?这里分两块,一是密切关注大众舆论,如果一旦出现类似《底层残酷物语》那种负面定调,要么及时与博主沟通,要么正面定调内容及时补救。另一种是大众舆论没有为品牌定调,节奏就可以掌握在品牌手中,看圈层共识的阶段已经完成,自然增长趋缓了,就是开始大众定调,打破圈层壁垒,进入大众空间。
订单提交后,10分钟内,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和您联系!
佛山越华企业服务有限公司
联系人:舒先生
热线:133-9280-0990
QQ:391919870
地址:佛山市佛山大道北源泉大厦1018